协会法工委等共同主办影视法商论坛、娱乐法论坛
6月2日,由国家广电总局政策法规司指导,协会法工委、青工委、编工委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文管学院共同主办的“影视法商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
广电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健、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中传文管学院院长熊澄宇;北京高院知产庭审判长亓蕾、影视文娱法专家杨曙光,华谊兄弟、京都世纪、完美世界、阅文集团、乐华娱乐、欢娱影视、万年影业、七印象、喜多瑞等近50家影视企业的制片人、编剧、法务、财务,海润天睿、盈科、中银、安理、京师等近20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以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文化报、影视独舌、骨朵网络影视等10余家官媒和行业媒体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影视人与法律人紧密拥抱、充分交流。
广电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健在致辞中表示,正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影视行业在后疫情时代再度出发之际,影视法商论坛时逢其会,行业大咖齐聚一堂,人才高端、话题接地,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优势,助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他说,目前总局正在积极推进“一大一小”两个项目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密切相关:一是《广播电视法》的起草工作;二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也即总局34号令)的修订工作。明法律之风险,方能保安全、促发展。
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站在行业的角度分析指出,影视产业在强势复苏过程中也伴随着著作权纠纷问题、财税筹划问题、三角债问题、收视维护问题等痛点、焦点、难点,他呼吁影视人应该和法律人进行深刻的、热烈的拥抱和结合。他寄语本次论坛积极传播好党的声音,解读好党的法规政策,深入开展影视娱乐法的实践与研究,大力推动影视法治环境建设和法商融合人才培养,积极普法建言献策,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书写光荣与梦想。
中传文管学院院长熊澄宇表示,中传文管学院正是在学科整合、融合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围绕文化法学建设,深度参与了文化法、文化产业促进法、传媒法、网络法、知识产权法和影视娱乐法以及中宣部、广电总局、网信办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在文化领域法律整体还落后于实践的情况下,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深入交流和探讨,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北京高院知产庭审判长亓蕾结合司法审判实践,聚焦影视策划和创作中常见的署名、抄袭、合约等纠纷进行了主题演讲,并运用行业典型案例,如《北京爱情故事》《北平无战事》署名纠纷案、琼瑶诉于正抄袭纠纷案、《芈月传》合约纠纷案等,深入浅出地对上述三类案件中,法官的审理思路与认定标准进行了逐一讲解。
影视文娱法专家、仲裁员杨曙光站在行业自治的视角,具体评析了关于行业署名的乱象问题,并结合蒋胜男诉乐视公司及王小平编剧署名纠纷案、《致命倒数》出品方署名纠纷案等,对这两类署名纠纷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他认为,近些年的司法裁判已经在署名问题上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行业的相关主管部门通过部门规章的形式,或者行业协会以自治自律的方式,形成一定的规则去规范和推广,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华谊兄弟原总法律顾问王冬梅、中制协编工委秘书长王浩一、影视文娱法专家杨曙光、资深税务师李新浩、北京高院知产庭审判长亓蕾,围绕合同签署问题、编剧话语权问题、劣迹艺人致使片方损失问题、个人和公司涉税问题、起诉维权问题等进行了一场影视人与法律人之间的充分对话与深入交流。
“破壁”交流、各抒己见,影视法商论坛全程持续3个半小时,数十位专家学者、行业大咖实现了一次跨行业的深入交谈和思想碰撞;150余位影视人、法律人在全程参会交流中,收获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本次影视法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影视人与法律人的深度合作、跨界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月11日,由协会法工委联合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娱乐法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隆重举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高级顾问邓玉华,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孙宝林,协会法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阳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杨明,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李苒,三体宇宙(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赵骥龙,以及来自中央电视台、优酷、抖音、咪咕、腾讯视频、网易游戏等平台公司的法务总监、法律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计70余人出席论坛活动。
论坛紧紧围绕推进娱乐文化行业发展的主题,探讨了虚拟现实、元宇宙、短视频、游戏直播、电竞赛事、生成式AI、数字藏品(NFT)等相关法律问题。从事知识产权法、娱乐法、传媒法领域教研的学者与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法务、律师等业界专家,以及文化传媒界的知名人士各抒己见、切磋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