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协组团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广播影视文化展”
2019-08-19 来源:协会秘书处
作者:协会秘书处
由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九洲文化传播中心和台湾中华节目内容制作产业发展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广播影视文化展”10月13日—14日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举行。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员单位京都世纪、华策影视、爱奇艺、大唐辉煌、海润影视、新丽传媒、强视传媒、幸福蓝海、南方领航、金天地、柯瑞环宇、大秦帝国、梦舟影视、印纪传媒、数元影视、正午阳光影视、中影股份、华录百纳、艺鼎传奇、流金岁月、柠萌影业等报名参加了此次展会。
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副会长周桂珍在开幕典礼上说,两岸影视交流走过20年风风雨雨,求同存异,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她希望两岸主办方继续提升影响力,丰富内容,力争打造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全业务平台。
“市场机制变化让两岸传统电视人都面临发展问题,但我们对于开展影视交流始终负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台湾中华节目内容制作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汪威江说,影视交流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有助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
随后举行的“两岸影视交流合作之问题与症结点研讨”,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鹏举主持,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台湾中华节目内容制作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汪威江、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台湾时创影业总经理赖聪笔等就两岸影视业现状以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破解办法发表意见。
关于两岸影视业现状的问题:汪威江理事长指出,台湾电视台林立,僧多粥少。较之三十年以前,台湾电视节目一期(集)的制作费用不增反减。比如,三十年前,一期综艺节目的制作经费约120万元新台币,相当于约25万元人民币;三十年后,一期综艺节目的制作费只有约10万元人民币。预算最高的是偶像剧制作经费,可如今台湾一集偶像剧制作经费也就只是200万元新台币左右。这导致台湾影视内容单调,很多影视剧都以婆妈剧情为主,影视人才流失严重;尤小刚会长表示,大陆的影视市场需求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近年来成为全球影视人才的大吸盘,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人民币一期(集)的制作费,吸引的不仅仅是港澳台地区的影视人才,就连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的影视人才都往大陆跑。另外,大陆渐渐告别了免费收看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电视剧的主战场。
关于两岸的影视业合作,尤小刚会长表示:两岸在影视方面的合作一直以来都有,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合作状态有所改变。以前是台湾在前引领,然后是两岸合作,接着是融合期。可以说,两岸影视业合作已经毫无障碍。不过,新时期我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业的布局调整、提升与转型。如何让我们的影视作品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推广我们的作品,这些都是两岸业界需要努力探讨的问题;汪威江理事长说,两岸都太注重内需市场,其实我们还需要放眼世界。以前,台湾的剧、电影、综艺节目在东南亚市场反响不错,如今东南亚市场对台湾影视作品的关注度也在下降。这几年,大陆有二十几家大的影视公司上市。我认为,用资本推动两岸影视业走向国际,应该是华语影业走向国际的一个可行方案。日韩影视业在亚洲市场的成功,就与其背后的资本推动密不可分。
关于两岸影视业要破解新问题应该往哪些方向努力?著名制片人侯鸿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创新。以前我们都是在播出之后总结经验,企图复制某种成功模式,但是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新鲜感与创新力才是长期吸引观众的力量;二是专业性。如今已是人人都能写、能拍、能发布的年代,作为专业影视人,我们就应该拿出普通人无法达到的作品;尤小刚会长说,两岸影视业跟一般的商业化影视不一样,如果要有更好的发展,不应该走纯商业发展的道路,而是应该用政策的推动来促进两岸影视业的发展。这是一种同祖同宗的文化传承,而非单纯的影视人之间的合作。如何制定更好的政策,促进两岸影视业的发展,值得思考。
参加此次广电影视文化展的还有来自大陆的北京、湖南、江苏、福建、浙江等广电集团、优酷土豆网络媒体和台湾的台视、华视、民视、中视、中天、三立、八大、东森、纬来、年代等机构。
10月14日展会闭幕的当晚,举办了“两岸影视一家亲”联谊晚宴。